容貌焦慮與膚淺的社交媒體

前言 - 容貌焦慮的Me:(

常被說有偶包,一開始只是覺得我很在意外表而已,不過後來似乎越來越嚴重,看到自己都會想罵髒話,老實說我甚至會覺得,如果長得普,多有才華也沒什麼用,畢竟看臉的時代嘛。後來開始參考網路上的人,不斷的比對和微調髮型,光是髮型就得"研究",很花時間而且又很累,但始終沒有到很理想,哎~希望會越來越好。

標體會用"敷淺"來形容是因為,我感到現在的演算法、媒體、大眾有過多的焦點都放在外貌,可能這個人的名字你聽了N百次,但你還是不了解他,也不知道這個人在成名之前有多麽的努力,只知道新聞只會強調很正、很美、很辣,這也是為什麼很常聽到「靠臉、靠身材的網紅」,過多的焦點放在容貌,也可能形塑出膚淺的愛情觀。

社交媒體帶來的容貌焦慮

社交媒體的出現雖然更方便,同時也產生比較的心態,進而導致焦慮、失望、自卑的情緒,近年來有很多研究也指出社交媒體大幅提升憂鬱症等心理疾病。大家可能無形之中會拿自己的外貌和其他人做比較,越比較越受挫,導致心理疾病越來越嚴重。

缺乏內涵的資訊

一張漂亮帥氣的臉或是露個身材,就可以博取很多人的關注,不是說不好,人本來就是視覺動物喜歡看這些內容,但如果過多資訊的價值只有外貌的話,只是讓人越來越難在網路上瞭解彼此。社交媒體的生態漸漸影響人的價值觀,許多年輕人開始喜歡追求流量,雖然實質上或許沒有什麼幫助,但是得到很多人的關注、認同就可以感到開心,這是很正常的現象,在心理學可以稱為社交認同。但同時也帶來人與人比較的心態,除了感到焦慮以外,有些人也會開始迷失自我,像是開始跟風、做跟別人一樣的事情,看多了就覺得厭煩。

我認為社交媒體貼文的本質是記錄生活,它就像時間的縮影,有天當你回去看貼文時你會回億起曾經做了什麼事、經歷了什麼事跟現在有什麼不一樣,然而感到現在的生態有過多的是一張臉或身材,搭配一個根本無關的文案,除了欣賞一個人的外貌美就找不到其他價值了。

「雖然正妹百看不膩,但是差不多的特效和毫無內涵的文字讓我看得很厭倦。」

如何減少社交媒體帶來的容貌焦慮

不要投入太多的時間在瀏覽只注重外貌的資訊,可能會因此越看越自卑,試著撥出一部分時間專注於提升自己的內在,像是看書、聽演講、學習技能等,避免成為一個假文青,用文字紀錄下你真正的感受,做真實的自己,而不是複製莫名其妙的文案。

"Comparing yourself is not self reflective."「比較自己並不是我反思」- Robert Greene 羅伯特·格林

社交媒體形塑不成熟的愛情觀

雖然我不是什麼心理學研究員也沒收集龐大的調查資料,不過就我觀察,我認為青少年,相較之下容易被社交媒體影響而形塑不成熟的愛情觀,也或許是因為還沒社會化,不過社交媒體肯定是影響不小。首先先來定義「成熟的愛情觀」是什麼,我不想定義的太死太嚴格,不過就大方向原則應該要是重視內涵,而不是用外貌當作主要的選擇標準。

所以為什麼會認為不成熟的愛情,有一部分是社交媒體造成的?就如先前所說,社交媒體的生態往往圍繞著外貌,人們常常將注意力放在外表上,從而忽略了內在的重要性。由於大眾對外貌的偏重,很容易忽略了了解一個人的內在。因此,許多人將交往標準僅僅設定在外表上,導致了不成熟的愛情觀。

"If I couldn't be pretty, I decided I would be smart." 「如果我無法變得漂亮,我決定變聰明」- Karen Horney 卡倫·荷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