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齡焦慮

大約在我12-13歲時,也就是國小畢業到開始自學的銜接期,我透過網路交友和學習的時間大幅的增加,當時的我喜歡找專精資訊領域的前輩,內心會想說我到他這個年紀時也要有這樣的實力,遇到年齡相近也在接觸資訊領域的人,無形之中會開始比較,比較我跟對方實力的落差,哪方面他有的技術我沒有。14歲時也就是8年級國二,我開始覺得時間過得很快,擔心能力跟不上年齡,一直到這時我還是一直比較,但也沒有明確的制定在什麼年紀要有什麼樣的成果、作品、技術能力...等,是因為對自己沒自信擔心無法達成自己會很失落。

開始檢視過去,我就回想到近期聽到的一個演講(影片連結在下方),裡面講到了一個重點:

"The harder you are on yourself, when you have a willpower failure, the more likely you are to have the same failure again, and the bigger it's gonna be when you do."「當你的意志力失效時,你對自己越苛刻,你再次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,對自己越苛刻,經歷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。」

時常建立高標準在自己身上

自我批判(self-critical)的一種特性是,會促使人回到讓他事後感覺糟糕的事情上,也就是一直頹廢下去。現在回想起來,當時的我可能無形之中將高標準套在自己身上,當我沒有達成時或多或少會自我批判,以至於有一段時期處在意志力消沉,頹廢的狀況發生。因為這樣的惡性循環,導致學習、工作效率不佳,自己期望在某個時間、年齡達到一定的實力,也就越難達成,如果一直都無法達成自己的期望,我是不是會活得很累,我該怎麼辦,到現在我還是在思考,這樣的窘境該如何解決,這對我來說很難,畢竟不是說不要對自己設立這麼高的標準就能解決的事。

順帶一提,剛剛說到無形之中把高標準套在自己身上,而剛好在幾次的人格測驗裡,我的人格都是INTJ,我發現還蠻準確符合的,我還記得某個測驗的網站說INTJ可能的淺在弱點是「有時給自己定了不切實際的高標準,可能對自己和他人的期望過高」,還真的非常準確,所以我很推薦各位都可以去做16型人格的測驗,能幫助自己跟了解自己,大多數的分析我認為都很有參考價值!

創業讓我領悟更多現實的殘酷

小時候或多或少父母和身邊的人會問「你長大想做什麼」,其實我遲遲沒有回應不是因為對自己未來沒方向、沒規劃,而是恐懼沒自信,還怕自己期望做的事情無法達成,那不如不說好了。國中開始嘗試做生意、創業讓我更確定自己的理想是什麼,當時我接到了一個程式開發的案子,這個專案有一定的規模,收費破萬,相當於剛出社會的人一個月還不錯的薪水,對當時的我來說,更像是近半年的薪水,畢竟剛開始一邊學習一邊在網上做生意,一個月才淨賺幾千塊。不過開始開發時,才領悟到金錢只能滿足短暫的慾望,雖然接這個案子拿到的錢不是因為要做什麼奢侈的事,只是存起來,可以拿去投資股票或是投資一些創業必要的開銷,不過如果只是一直被客戶要求要做出什麼樣的東西,而並非我想要「創造」的專案,一段時間過後就會開始失去動力,即便是一個很可觀的收入。

許多人的理想是「高薪的工作」,可是這不見得是一件快樂的事

其實有很多心理學研究員,也對這方面做了很多研究,如果是一件你不怎麼感興趣的工作,薪資通常也只能滿足你短暫的快樂。長久下來,在工作的過程你不見得是開心的,其實我不是不喜歡程式開發,我從國小就開始學習程式開發,也一直都感興趣,但更具體一點應該是「我開發出一個對自己或他人有幫助的程式,我會感到很有成就感」,但如果是被上級、客戶要求做一個我不怎麼感興趣的程式,即便薪資高我可能也容易失去動力。

創業的艱難讓我很焦慮

「在你什麼還不是時,除非你很幸運遇到能力好且有熱誠的人,不然沒有錢就得什麼都自己來」,時間有限、能力有限、資金有限,什麼都有限,經歷了非常多的挫折,一直到現在,我還是會想說如果我能跟一般的學生一樣,專心在課業,在學校有朋友,又可以享受愛情(Just kidding LoL),可能就能過得比較無憂無慮了,可惜我沒辦法,雖然有時候很痛苦很艱難,但我就是喜歡創業。像是老一代傳統思維的長輩會說「你現在就專心讀書就好,不要想有的沒的,好好讀書進好大學,高學歷去外面工作薪資高」,學習和工作難到就不能兼具嗎?難到工作就不能學習到知識嗎?如果我沒有提早經歷過這些事,可能還真的傻傻的覺得「高學歷好找工作,有好工作高薪資讓人人稱讚」,我就不多吐槽這種傳統思維,我想說的是「我不喜歡被指派做什麼,即便那薪資很高,我喜歡的是創新」,不過也因為開始嘗試做生意、創業,讓我更加焦慮擔憂,出社會之後我真的能撐下去嗎?在國中階段嘗試了2-3年,我開始擔憂不管是在自己的能力還是營業收入上成長的幅度太小,到了出社會我可能還是無法靠這個狀況吃飯。

你可能很熱衷某些事物,可是現實的殘酷總告訴你那沒辦法當飯吃

無論是長輩這樣吐槽你,又或是社會不買單,總總的因素告訴你「這只能當興趣喔,沒辦法當飯吃!」,其實在前一篇文章AI對教育的影響,我就有吐槽到現今教育沒有重視興趣發展,如果在學生時期就知道自己喜歡做的事和自己要幹嘛,從年輕時就開始培養,這樣確實能提升不少「樂在工作」的機會,做自己開心的事也能成為工作,而非一個「不怎麼感興趣只是為了高薪的工作,不過這也只是「提升不少機會」,其實現實還是很殘酷的,即便你的興趣在市場上在未來很有潛力很被看好,但不見得你做的就能被買單,我也不例外,國小開始一直到現在,我就一直發展資訊領域,在家人、朋友眼裡也算是蠻被看好,市場上也是蠻有潛力的領域,可是創業有太多困難了,雖然說沒到最後一刻我是不會放棄的,但同時也十分恐懼,在過幾年我就要出社會了,真的能當飯吃過生活嗎?這時我就特別明顯意識到原來我有年齡焦慮。

年齡焦慮讓我顯得有點無助

說真的從開始有年齡焦慮到幾年後現在的我,我還是不知如何解決這個問題,就像壓力一樣,他很難長長久久的消失,要學會跟他共存做朋友,我知道我可能投入了很多,做了再多的學習、再多的改進、在多的嘗試,但往往回饋可能不如預期,加上自己有無法脫離把高標準套在自己身上的窘境,如果失敗了我會很難過很無助。宛如怎麼嘗試都還是那樣,雖然很難受時會一直想說,我會不會承受不住就坐在高處準備跳下去,但我知道只有改變自己不要對自己太苛刻,並繼續走下去,才是解決辦法。

用幾句話總結

「對自己過度的苛刻,反而失敗的可能性就越大」

「減少自我批判,降低標準,難度變低再慢慢往上」

「網路可能促使人進步,同時也容易讓人產生比較的心態」

「現實很殘酷,但人生就是這樣」

「活得很辛苦、很累,因為各種焦慮、憂鬱,想跳下去結束一切,但在怎麼樣無助,也要想辦法走下去」

最後,我想引用Dr. Kelly McGonigal 凱莉.麥高尼格博士的話:"You might be feeling quilty. Remember everyone does it. Don't be hard on yourself about it."「你可能會感到內疚。記得所有人都會這樣做。不要為此對自己太苛刻。」